咨询热线:0536-7601368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祁县玻璃器皿如何浴火重生

内容展示
 

玻璃器皿产业是祁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该县的主导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瓶颈?如何冲出重围,实现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晋商故里祁县,采访当地干部、企业家、营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界人士,同他们共同探讨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的强盛之路。

从“马灯罩”做起,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波峰浪谷中顽强成长

玻璃器皿制造是祁县人民的骄傲。祁县玻璃器皿拥有手工吹制、彩绘、描金等综合深加工工艺,产品有40个大类、6000多个品种,畅销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全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和手绘加工生产基地。2004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2011年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称号。

那么,玻璃器皿产业是如何在祁县发展起来的呢?原来,祁县有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的传统,明清时代,祁县民间就有生产玻璃日用品的小作坊,解放初以吹制灯罩等民用品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祁县出现了生产玻璃器皿的乡镇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产中心开始由欧洲向中国等亚洲国家转移,祁县抓住机遇,提出“规模扩张与质量升档并重、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外贸出口与自营出口并进”的玻璃器皿产业发展思路,并予以大力扶持,祁县玻璃器皿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从1998年到2008年,企业由41户迅速增至160户,产值由1.5亿元发展到1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4%,自营出口额保持年均30%左右的高增长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受国外市场的严重冲击,当时,政府成功地利用了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企业整合重组,实现了转危为机之后的产业升级。经过整合壮大,2014年全县共有玻璃器皿生产企业42户,实现产值20亿元,产量约占全国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总量的45%,其中人工吹制高脚杯约占全国总量的80%

优势渐失,瓶颈突出,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面临“重新洗牌”的挑战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胡晓峰说,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产品种类齐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玻璃器皿产品;二是特色产品鲜明,以吹制为主,“一厂一特色,家家有精品”;三是技术力量雄厚,有生产技工5000余名;四是产业链条完整,有与玻璃器皿产业配套的相关企业数10户。

祁县县长张鹏说,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的特色突出,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首当其冲的是竞争优势在快速弱化。

所谓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劳动力成本优势,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的承接产业转移,靠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如今,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玻璃器皿产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与2000年左右工资水平相比较,目前至少已经翻了6-10倍,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品中,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逐步由10年前的25%上升到了50%。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逐步增强,正在挤占我们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依赖贴牌,被动生产”是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又一“软肋”。现在祁县80%的企业依附于宜家、米卡萨、好市多等跨国公司进行贴牌业务,这种按照“来图来样加工、贴牌贴标销售”的习惯性运作方式,产品附加值低,基本没有品牌和渠道建设意识,大部分企业也没有这个能力。“订单多时高价抢工人,订单不足低价抢订单。”这种现象时常出现。

除了以上两个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外,国际市场的新情况也是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面临的新挑战:一方面国际消费市场持续疲软,另一方面来自东欧的机制玻璃器皿仍然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因产业转移而兴,会不会因产业转移而衰呢,这是人们担心的问题。

浴火重生,转型升级,是做强做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必然选择

这些年,为了推动玻璃器皿产业的发展,祁县成立了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中心,从多方面出台扶持指导产业发展的意见,并配套设立每年500多万元的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时组织玻璃器皿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展会;专门开展行业技能大赛和艺术大师的评选;建设国家级玻璃器皿产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助力企业在美国、上海、太原等地设立营销中心。

同时,祁县玻璃器皿行业的几个龙头企业也在苦苦探索突围之路。

红海公司董事长李健生说,红海公司在转型升级上要走好“三步棋”:一是产、学、研、贸、工、游一体化;二是构建全国玻璃器皿展销平台,买全国,卖全国;三是文化兴企,培育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提高产品文化含量,打造“百年老店”。如果说红海公司走的是“文化”之路,那么大华公司走的就是“工业化”之路。大华公司的生产优势在于机械化、规模化,产品定位则更专注日用玻璃器皿,逐步迈向了机制生产和人工吹制并重的发展模式。祁县晶鹏公司摆脱贴牌销售的桎梏,走的是“自主品牌,自主设计,自主营销”之路。公司建立了美国营销中心,与国际大型企业展开直接竞争。东久公司和东大公司走的是“高端定制”之路,致力于高品质手工玻璃器皿制造,产品品质达到了国内顶级水平。

祁县县委书记吴文胜认为,玻璃器皿产业目前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口,要么被产业转移的大潮淹没,要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转型升级。祁县别无选择,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把传统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祁县已经制定的振兴玻璃器皿产业的实施意见,汇集了省、市、县三级各界人士的智慧。

吴文胜说,政府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环境,提供服务,首要任务就是打造企业的发展平台,包括政策、服务、市场、融资、技术等五大平台。构建政策平台,就是要落实一系列企业减负政策,落实政府的奖励政策。构建服务平台,就是建设国家玻璃器皿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国际化玻璃器皿专业学校,与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市场平台,就是巩固和完善外贸营销网络,加快建设国际玻璃器皿商贸城,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玻璃器皿产业发展。构建融资平台,就是鼓励金融机构对玻璃器皿企业实行信贷倾斜,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在沪深板块上市。构建技术平台,就是要建设国际化的玻璃器皿研究所,由各国学者跨境研究,利用先进的理念解决玻璃器皿企业在设计、技术等方面的难题。

在构建“五大平台”的基础上,政府又该如何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呢?祁县做法是“五抓”:抓龙头,抓品牌,抓人才,抓技术,抓管理。政府鼓励优势企业对发展潜力不大的小企业实施收购、兼并,鼓励中小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充分利用“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两大国字号品牌定期举办产品展示交易活动。着力放大“大华牌”“宏艺牌”驰名商标在国内市场的品牌效应,加大对美国“QUALIA”品牌的支持力度,为全县玻璃器皿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新通道。对聘用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定的专家来祁县工作、引进国内外知名工艺美术大师,政府都有奖励;继续开展“行业技能大赛”和“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加强与清华美院、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广泛开展产学研交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由家族型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

在祁县,大家对玻璃器皿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看得比较透彻,危机意识强,发展意识更强,对这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形成了共识,充满了信心,具体的路径、措施都在落实之中。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玻璃器皿产业年出料量达30万吨,全行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自营出口额突破6000万美元,安排就业人数3万人,真正把玻璃器皿打造成为对县域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富民产业、强县产业。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联  系  人:

冯先生 15063695366

电子邮箱:wwfffjm@vip.163.com

孙先生  158 6366 1028     181 0636 2208  

电子邮箱:15863661028@163.com    QQ:499696289

郎先生 186 7807 0741(出口) 

电子邮箱: 524048772@qq.com

刘女士 135 1638 8822(出口)

电子邮箱:lorysaa@139.com 

葛先生 138 0536 2163 (内贸)

电子邮箱:13805362163@163.com

袁先生 135 0536 6271(内贸)

冯先生 152 6581 2555(石英砂)

先生 186 6065 2355(煤炭)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168号

电话传真:0536-7601368

公司网址:http://shandongsilicon.com

冯先生 150 6369 5366
孙先生 158 6366 1028 / 181 0636 2208
郎先生 186 7807 0741(出口)
郎先生 139 5367 8277(出口) 
刘女士 135 1638 8822(出口)
葛先生 138 0536 2163(内贸)
袁先生 135 0536 6271(内贸)
冯先生 152 6581 2555(石英砂)
李先生 186 6065 2355(煤炭)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168号
电传:0536-7601368
网址:http://shandongsilicon.com
微信扫扫惊喜不断
版权所有:山东昊星硅业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金山科技 鲁ICP备16049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