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期纯碱知识系列中我们介绍了纯碱上游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本期带大家了解一下纯碱下游各行业的主要情况。
一、纯碱下游产业概况
纯碱下游最主要的消费为玻璃,轻工业、印染、洗涤剂等也是纯碱的主要消费去处。纯碱还可用作制取盐类(无机盐)、冶炼(如氧化铝等)、食品加工、医药等各行各业。
玻璃是纯碱最重要的下游需求,需求占比约50% 左右,其中包括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光伏玻璃等;在洗涤剂行业,纯碱可用于生产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在冶炼行业,纯碱用作助溶剂、浮选剂、脱硫剂等;食品加工领域,纯碱可作为中和剂、膨松剂、缓冲剂、面团改良剂等,也可用于生产味精、酱油或其他添加剂。
1、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纯碱第一大下游行业,用于建筑物的门窗幕墙和内部装饰。该行业以重碱作为生产原料,一方面是由于重碱粒度与硅砂粒度匹配度较高,利于配料混合;另一方面是因为重碱粒度大且重,重心较稳,在投料环节不易热气流吹散,从而减少对窑炉的侵蚀。
平板玻璃生产线停开机成本高、周期长,一经投产通常会保持8-10年不间断生产,因此对原材料纯碱的需求量大且稳定、比例也较固定。经计算,每生产1吨平板玻璃需要消耗0.2吨重碱。
在我国,河北、广东、湖北、山东和四川是平板玻璃产能集中区域,这5个省份对重碱的需求量合计达到656.9万吨,占重碱总需求量的48.8%,占全国纯碱总需求量的26.2%。从行业整体来看,平板玻璃行业对纯碱需求也呈现“V”字型特点,从2013年至2018年,玻璃行业跟随房地产行业经历高峰-降温-回暖的周期,也导致行业对纯碱需求呈现下降-回升的走势。从季节性角度看,平板玻璃生产刚性强,产能调节弹性小,因此重碱总消费量全年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2018年全年,全国平板玻璃行业对重碱的消费量基本相同。
在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原材料重碱成本占25%以上,因此玻璃行业对重碱的价格波动较为敏感。但当前我国玻璃行业避险意识不足,对避险工具运用也较少,导致部分企业采用囤积库存方式来规避风险,既占用大量资金,又增加仓储成本。
随着生产技术的日益精进,以及我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平板玻璃行业在未来对重碱的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2、无机盐
纯碱可用于生产多种无机盐,例如:硅酸钠(水玻璃、又称泡花碱)、小苏打(碳酸氢钠)、氟化钠、三聚磷酸钠、硝酸钠、亚硫酸钠、重铬酸盐等。无机盐行业是纯碱的第二大下游产业,对纯碱需求占比达11.4%。
2018年我国硅酸盐对纯碱需求量173.3万吨,占比6.9%;两钠板块(亚硫酸钠和硝酸钠)对纯碱需求量75.6万吨,占比3.0%;磷酸盐对纯碱总需求量38.2万吨,占比1.5%。
3、日用玻璃
日用玻璃分为瓶罐玻璃、器皿玻璃、艺术玻璃、仪器玻璃、医药用玻璃、保温瓶玻璃、电光源与照明玻璃等。近几年我国日用玻璃对轻碱的需求量稳步上升(2015年因环保限产除外)。2018年中国日用玻璃的纯碱总需求量达到196万吨,每制成1吨日用玻璃需消耗约0.18吨纯碱。我国日用玻璃行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2018年这两个地区日用玻璃行业对纯碱的年需求量分别为79 万吨(40.1%)、41万吨(20.7%)。接下来依次是西南、华北、华南、东北、西北。
我国日用玻璃行业整体以小型生产企业为主,行业发展寻求突破,升级和转型急不可待。一方面,行业规模有待整合提高;另一方面,生产技术亟待革新提升。预计未来我国日用玻璃行业对于纯碱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
4、洗涤剂
纯碱可制成合成洗涤剂,例如洗衣粉等。合成洗涤剂作为纯碱第四大消费板块,近年来却面临愈加激烈的竞争,替代品洗衣液等产品消费快速增长,替代部分洗衣粉市场,导致洗衣粉增速明显放缓。
2016年,洗涤剂行业对纯碱的需求量达到最高点194.9万吨。2018年,受环保政策影响,洗涤剂行业产量出现明显收缩,再加上替代品产量消费量增长过快,合成洗涤剂板块对纯碱需求总量为183.7万吨,同比降3.2%,行业对纯碱需求的增长期基本结束。从区域上看,我国洗涤剂行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2018年,三个地区消费纯碱分别占到洗涤剂行业对纯碱总需求量的28.9%、26.3%和20.8%,合计达到76%。
从各省(市、自治区)情况来看,2018年广东洗涤剂行业对纯碱需求排名第一,为45.8万吨,占行业对纯碱总需求量的24.9%;河南排名第二,为28.5万吨,占比15.5%;四川排名第三,为18.8万吨,占比10.2%。
我国洗涤剂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日化、洗涤,还应用于农药、纺织、石油等多个领域。洗涤剂产品还在持续扩展到更多新技术领域,为新材料、化工、能源等行业提供更多支撑。因此,未来洗涤剂行业对纯碱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5、氧化铝
我国氧化铝生产工艺既可以使用轻碱(烧结法),也可以使用烧碱(NaOH,拜耳法),目前我国氧化铝生产以烧碱(拜耳法)为主,纯碱制氧化铝多出现在贵州、山西、重庆一带。据测算,根据生产工艺不同,每生产1吨氧化铝约消耗0.1-0.2吨轻碱。2018年中国氧化铝对轻碱的需求总量在50万吨,连续5年保持增长势头。增长原因主要由于烧碱价格大涨,部分氧化铝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由拜耳法改为烧结法,使用纯碱量逐步增长。但考虑到烧结法制取氧化铝的工艺难以发展壮大,氧化铝行业对于纯碱的需求增长空间比较有限。
6、氯化铵
联碱法生产纯碱的副产品,用作化肥或生产复合肥,与尿素互为替代品。农用氯化铵含氮量25-25.4%,但因其含有氯基因子,对土壤损害较大,在环保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后期发展空间有限。